•  怎样当记者

    怎样当记者

    新闻在哪里?如果说它是藏在深山里的矿藏,记者则是深山探宝的矿工。从丰富的矿藏到金银铜铁锡等诸般矿产品,要经历挖掘的过程、筛选的过程、冶炼的过程、铸造的过程。 新闻记者,须早起、早醒、早知,只有知道的早,知道的快,知道的多,才能胜任这项工作,而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就会误事。记者须植根于社会,只有大众所求,才能写出动人心弦的好作品。 一个记者听到赞誉比听到批评容易,因此,记者就要“头脑清醒”,就要善于对自己的新闻作品“横挑鼻子竖挑眼”,不断查找不足,使自己今后长久受益……记者还应具备哪些先天素质和后天训练?答案就在这本《怎样当记者》里!

    ¥14.60定价:¥22.00 (6.64折)

    811条评论

    庹震 /2006-05-01 /中国发展出版社

  •  视角的力量:新闻评论的六大思维角度

    视角的力量:新闻评论的六大思维角度

    本书从批判思维、求真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超前思维、纵深思维六个角度,总结了评论写作的力量之源。文章*的亮点在于,所选的每篇评论文章都附有评论的写作过程与角度切入的回顾,让作者与读者一起融入评论分析之中,感悟视角的力量。

    ¥26.50定价:¥39.80 (6.66折)

    375条评论

    徐汉雄 /2019-01-01 /中国发展出版社

  •  怎样采写新闻

    怎样采写新闻

    新闻是有学问的,新闻采访有学问,新闻写作亦有学问。新闻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新闻的学问来自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的“大课堂”。那么,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其传承和发展的路径究竟有哪些?《怎样采写新闻》一书,是一本由对一些新闻作品“点评”汇合而成的新闻作品评论集子,作者通过评论道出记者应如何练就“记”、“采”、“访”、“写”的基本功,包括人物通讯、工作通讯、体验式新闻、经济观察式新闻、组合报道和系列报、经济小言论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倡导记者须当一个“优秀的矿工”,具备一定的发现力,和不懈挖掘的精神,懂得抓住新闻报道的“深”、“广”、“厚”。

    ¥21.00定价:¥28.00 (7.5折)

    74条评论

    庹震 /2008-08-01 /中国发展出版社

  •  怎样当记者

    怎样当记者

    “脚板底下出新闻”。脚板底下是什么?是泥是土。泥土者何?百木秀气之本,百花香气之源。万木千草,浓绿厚荫,姹紫嫣红,无泥无土,如何来?营养在泥土里,记者“深”不下去,新闻作品也就没有了“活力”和“魅力”。记者不深入基层,不知大众所需所求、喜怒哀乐,如何能写出动人心弦的好作品? 新闻的发现,需要勤奋,需要实践,需要敏锐,也需要智慧。丰富的现实生活,如山川江海,能探得宝藏;不善发现者,入宝山而常空手归。 陌生的地方,不是不出新闻的地方。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常人不去处,万宝待人识。对新闻记者而言,“人之所罕至”的地方,往往有“非常之观”。 新闻的学问是实践的学问。一篇新闻作品问

    ¥15.00定价:¥20.00 (7.5折)

    10条评论

    庹震 /2006-05-01 /中国发展出版社

  •  记者:一位传媒人的22年是个笔记

    记者:一位传媒人的22年是个笔记

    ¥14.00定价:¥28.00 (5折)

    中国发展出版社

  •  新闻之外的敏感

    新闻之外的敏感

    这套文丛不是通常所说的博士论文,而是博士所写的短论。

    ¥11.10定价:¥14.80 (7.5折)

    焦国标 /2001-01-01 /中国发展出版社

  •  记者:一位传媒人的22年诗歌笔记

    记者:一位传媒人的22年诗歌笔记

    ¥22.10定价:¥28.00 (7.9折)

    12条评论

    刘川郁 /2014-06-01 /中国发展出版社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