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碑帖导临 袁安碑袁敞碑 【正版书籍】

    碑帖导临 袁安碑袁敞碑 【正版书籍】 【店主推荐,正版书放心购买,可开发票】

    《碑帖导临 袁安碑袁敞碑》为碑帖导临丛书之一,精选了袁安碑袁敞碑,并对其进行新的技术加工,以墨迹的形式出现,并进行放大,让学习的者能较好地领略原帖的笔法及整体风貌。《袁安碑》全称《汉司徒袁安碑》,篆书,永元四年(92)立,明万历年间出土,因移置于庙中作供案,而将碑刻字面朝下,故一直未为人知,于一九二九年在河南偃师辛家村被发现。碑字除下部残损一列外,基本清晰完好,十行,每行原十六字,今每行皆缺损一字。《袁敞碑》,元初四年(7)立,于一九二二年同在河南偃师出土,已残。袁安、袁敞为父子,皆位至三公,存世及著录的东汉墓碑碑主有此威望者甚少,而以规正篆书刻,更是。二碑均未署书人姓名,但从二碑之字法对照,为同一人所书。袁安位至司徒,当时外戚窦氏擅权,和帝与朝臣皆倚重袁安,其卒后数月,窦氏即败。和

    ¥54.13

    恒动慧源图书专营店

    江吟 碑帖导临 朗读 /2014-01-01 /西泠印社出版社

  •  碑帖导临 袁安碑袁敞碑 【正版书籍】

    碑帖导临 袁安碑袁敞碑 【正版书籍】 【店主推荐,正版书放心购买,可开发票】

    《碑帖导临 袁安碑袁敞碑》为碑帖导临丛书之一,精选了袁安碑袁敞碑,并对其进行新的技术加工,以墨迹的形式出现,并进行放大,让学习的者能较好地领略原帖的笔法及整体风貌。《袁安碑》全称《汉司徒袁安碑》,篆书,永元四年(92)立,明万历年间出土,因移置于庙中作供案,而将碑刻字面朝下,故一直未为人知,于一九二九年在河南偃师辛家村被发现。碑字除下部残损一列外,基本清晰完好,十行,每行原十六字,今每行皆缺损一字。《袁敞碑》,元初四年(7)立,于一九二二年同在河南偃师出土,已残。袁安、袁敞为父子,皆位至三公,存世及著录的东汉墓碑碑主有此威望者甚少,而以规正篆书刻,更是。二碑均未署书人姓名,但从二碑之字法对照,为同一人所书。袁安位至司徒,当时外戚窦氏擅权,和帝与朝臣皆倚重袁安,其卒后数月,窦氏即败。和

    ¥54.15

    东宇盛图书专营店

    江吟 碑帖导临 朗读 /2014-01-01 /西泠印社出版社

  •  碑帖导临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正版图书】

    碑帖导临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正版图书】 【店主推荐,正版书放心购买,可开发票】

    《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怀仁集王羲之行书刻成碑文,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建。《金石萃编》载 “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文共三十行”,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现藏西安碑林。王氏书迹大都赖此以传,故为历代书家所重。。怀仁是长安弘福寺僧,能文工书,受诸寺委托,借内府王羲之书迹,煞费苦心,历时二十四年,集摹而成此碑。遂使“逸少真迹,咸萃其中”。。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圣教序》广采王书之众长,很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教序》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

    ¥55.37

    轩天图书专营店

    江吟 /2014-01-01 /西泠印社出版社

  •  碑帖导临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正版图书】

    碑帖导临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正版图书】 【店主推荐,正版书放心购买,可开发票】

    《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怀仁集王羲之行书刻成碑文,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建。《金石萃编》载 “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文共三十行”,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现藏西安碑林。王氏书迹大都赖此以传,故为历代书家所重。。怀仁是长安弘福寺僧,能文工书,受诸寺委托,借内府王羲之书迹,煞费苦心,历时二十四年,集摹而成此碑。遂使“逸少真迹,咸萃其中”。。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圣教序》广采王书之众长,很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教序》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

    ¥55.37

    墨轩图书专营店

    江吟 /2014-01-01 /西泠印社出版社

  •  碑帖导临 北魏 元桢墓志 【正版】

    碑帖导临 北魏 元桢墓志 【正版】 【店主推荐,正版书放心购买,可开发票】

    《元桢墓志》刻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高、宽均为66厘米,十七行,每行十八字,共三百零六字,为目前所发现北魏墓志中刊刻年代最早者,和其同时期的《始平公造像记》是魏碑成熟的标志。一九二六年夏出土于洛阳城西北高沟村东南,后经于右任先生收藏并移存西安碑林至今。元桢是北魏景穆帝拓跋晃第十一子,孝文帝元宏从祖。原为南安王,。后被削夺官爵,禁锢七年后死去。此志内容主要是记述元桢的若干生平。《元桢墓志》的笔法从形式上看,外方内圆、棱角分明,笔画上表现了力的强度,气质上豪健泼辣,浑劲厚实。点画大多为三角形,斩钉截铁,气势雄奇,横画呈左低右高倾斜,已是完足的楷法,捺画厚重,收笔时重按,顺势挑展上翘,古朴遒劲。或字形纵长,庄重严整 或字势横展,欹侧取势,各臻其妙。其书没有《始平公》方刚,而遒丽过

    ¥66.39

    恒动慧源图书专营店

    江吟 /2014-01-01 /西泠印社出版社

  •  碑帖导临 石门颂 江吟

    碑帖导临 石门颂 江吟 【店主推荐,正版书放心购买,可开发票】

    《碑帖导临 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一四八)十一月刻,是我国摩崖石刻之一,与陕西略阳《郁阁颂》、甘肃成县《西狭颂》并称为“东汉三颂”。《石门颂》是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表彰杨孟文等人开凿石门通道的功绩所刻,通高二百六十一厘米,横二百零五厘米,二十二行,行三十至三十一字不等,共六百五十五字。原刻位于陕西省褒城县(今汉中市褒河区)东北褒斜谷之石门崖壁上,现藏汉中市博物馆。《碑帖导临 石门颂》是分书成熟时期的成功之作,继承了古隶的率音性与篆书的简洁性用笔,其笔画线条的书写讲究率意,没有特意雕琢修饰的痕迹,与天然的崖壁浑然一体。其用笔以圆笔为主,中锋运笔,将方笔与圆笔巧妙地融合,富于变化,起笔逆锋,含蓄蕴藉 中间运笔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回锋,少有燕尾

    ¥86.51

    昶曜图书专营店

    江吟 /2014-01-01 /西泠印社出版社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