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初始革命年(王安忆一个人的思想史)

    成长初始革命年(王安忆一个人的思想史)

    一、一切从封面开始,带读者穿透雾霾,触摸历史的实体与肌理。 一切从封面开始。 王安忆在七十年代街头,猛一回首,定格成老照片,带着成长初始革命年特有的质感。我们于今日回看那段时光,两岸隔着浩荡长河,河面总是飘满雾霾,模糊而不确切。仿似当年的照片,放在抽屉里遗忘,渐趋褪色。 被时间磨损的老照片,如同失去光泽的金属,沦落成废铁。而文字工作者的使命,也许就是复活这块废铁,让其重新活跃起来,让这张老照片历史化,重现平面背后立体的世界;让我们能够伸手穿进这片雾霾,触摸那个年代的实体与肌理。而这实体与肌理,就是封面背后的文字。 二、 王安忆一个人的思想史: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从革命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王安忆的写作生活离我们那么远又那么近。她用隽永的文字,流露情感,铺陈逻辑,诉说自己的生命理

    ¥28.60定价:¥52.00 (5.5折)

    1594条评论

    王安忆 /2019-09-01 /译林出版社

  •  谈话录(王安忆×张新颖,七场深度对谈,七堂深度文学课!)

    谈话录(王安忆×张新颖,七场深度对谈,七堂深度文学课!) 王安忆×张新颖七次坦诚的谈话,呈现创作者的愉悦,重寻文学向善的力量

    ◆王安忆 张新颖七次旗鼓相当的谈话,呈现文学创作的纯粹之美作为中国当代重量级作家,王安忆身上同时有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革新,她的作品既切中了时代痛点,又和速朽的潮流保持着距离。而作为兼具学识和才情的批评家,张新颖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现当代文学,用力透纸背的书写刻画着作者与时代的关系。阅读本书,即是欣赏两位势均力敌的谈话者在美学和智识上的碰撞。 ◆几十载笔耕不辍,以工匠精神凿开文字与心灵的通道王安忆认为: 文学是需要终身学习、认识、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漫长到与人生同步。 她将文学融入生命之中: 文学家就是工匠,就是在做活,做到一定程度的量变自然会有质变 我们强调独创性,这已经是我们艺术评价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它不断地要求你提供新的内容。 ◆以作家视角看同行,畅谈与汪曾祺、王蒙、莫言、余华

    ¥37.40定价:¥68.00 (5.5折)

    2675条评论

    王安忆;张新颖 /2019-04-01 /译林出版社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