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筋经》一书出现于明末清初,但思想起源可追溯至数千年前的养生导引术,极具养生价值,长期为大众所练习,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 2.本书校释的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易筋经》版本,都是整理者搜罗发掘来的,非常珍贵。其中,有的本子绘有图版,为练习功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图像指导,操作性强。 3.本书整理者周伟良教授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术业有专攻,保证了本书的专业水准。 4.本书简体横排,版式舒朗,篇幅适中,方便阅读,容易携带。
一,《补续高僧传》是研究宋、元、明佛教历史的基本典籍。 二,参考大量文献,于校勘之外,另予笺注,深度整理。 三,书末附人名索引,方便读者检索书中人物。
1.汇辑中国古代重要书法文献的基础典籍。 2. 《法书要录》的全新高标准整理本。
斯篇初讲,正值九一八事变骤起,五载以来,身处故都,不啻边寨,大难目,别有会心。在钱穆看来,要将学术变为于中国文化建设有用之学,且能启发民众,拯救国难,发挥作用,在当前有一件事情要作,即是提倡宋学精神。 这部中国学术史时间跨1573年至1911年,总结了中国文学在这一段时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中国文学界一部重要的文学史、对研究中国的学术历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了解宋诗特色,不能不读黄庭坚。论宋诗,以江西诗派为主流,而黄庭坚是该诗派开山宗匠,可代表宋诗之特色,不可不看。 2. 全面了解黄庭坚,其文。黄庭坚的书简、题跋等小文章,富有理趣,很多论做人、治学、书法的文字,也有极精辟的见解。 3. 作为全集,本书篇目收录相当齐全。本书底本是历代全的黄庭坚诗文集,整理时又据墨迹和他书进行了补充,使本书成为目前市面上收录齐全的版本。 4. 修订初版讹误,质量升级。本书初版于二十年前,本次再版,诗词部分重核底本,更正了文字讹误;剔除了伪篇,并增补部分新篇。质量更胜一筹。 5. 附录资料丰富齐全,附人名索引,为读者提供方便。索引收录标题及正文中的人名,同人异称、多人合称、亲属关系也都有标注。还附有黄庭坚的传记、年谱、历代评论等资料,实用性很高。
肩水金关汉简涉及的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对研究秦汉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语言等很有帮助。《校释》就是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这批珍贵文物所作的深度整理。
文心雕龙校注(全本)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南宋名相张浚文集全面而准确的辑校版本 ★对各篇文字撰作年月及张浚之官职、身份、所在精加考证 ★附有关于张浚的各类史料,便于参考
1.任继愈、杜继文先生主持修撰,当代佛教研究各领域学者通力协作。 2.继1997年出版《中华大藏经》之后,汉文佛教典籍的又一次大规模结集,网罗遗珍,新收佛典两千余种,近两亿字,遍及历代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等近代以来新见文献。 3.整理排印,全书采用新式标。
《春秋经传集解》是现存s部《左传》注本,注释权威,简洁精当,是当代人研究《左传》较好的阶读物。作者为西晋学者杜预,人称 杜武库 ,自谓 有《左传》癖 ,在《左传》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影响深远。 此次整理,通校了七种宋刻本,以校记形式全面反映了各版本之间的文字异同;采用全式标,给各类专有名词加了专名线。
十不二门指要钞校释--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全二册)(试读本)
1.天台宗十七祖四明知礼所作,阐释由唐代高僧湛然提出、作为天台宗思想枢要的“十不二门”,为宋代以后天台宗正统教义的主要典籍。 2.按内容逐段会入《十不二门》正文及《指要钞》存世注疏《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思想源流清晰可见。并随文附有整理者案语及各段总释,解释疑难,疏通文意。 3.附录《十不二门》历代注疏,一书在手,诸家学说如指诸掌。
当代杰出本草学家王家葵教授的又一古籍整理力作,为目前孙氏辑本《神农本草经》的深度整理本; 笺注语言晓畅,考证风格独特,融汇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从文献学、博物学、药理学等多种视角,带你重新理解本草之祖《神农本草经》; 本书亦是中华书局 中医典籍丛刊 的发轫之作,标志着这套新丛书的诞生。
☆ 兼有历史和文学双重特 《唐语林》是记录唐代士人逸闻趣事并且成书于宋代的 世说体 著作, 王谠从50种史书中援引材料,使内容丰富,真实可靠,对于了解唐代历史、文学和文化等具有很大的价值。 ☆ 活泼的叙事风格 《唐语林》专主叙事,评论甚少。书中广泛地记载了唐人的言行举止,逸闻轶事,真实而细致地反映了唐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描写,笔记体的记录形式,让我们能够全面地了解唐人的生活状态、社会风尚以及文化习俗,感受唐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 系统整理 严格校勘 周勋初先生用《四库全书》辑本校以现存《永乐大典》残册及嘉靖齐刻,又疏注原文所引出处,并用这些原书和其他有关文献堪对,校改多处原文错误及疏漏,并增辑佚文十九条,附加多种索引,让读者的阅读更为便利。
1.《世说新语注》作者刘孝标的存世作品皆汇集于此,是收罗当下的《刘孝标集》。 2.作者专门研究刘孝标,沉潜有年,其注释对于理解刘孝标作品有非常大的帮助,是当下权威的《刘孝标集》整理本。
☆天地万物,无所不包:上至远古,下到明末,头顶的星辰日月,脚下的山川风俗,身旁的奇人异事,手边的物件摆设,窗外的草木鱼虫 书画琴棋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能在书中找到,让你充分了解古代的衣食住行、人物风貌。 ☆史料丰富,极具价值:对历代尤其是明代的节令风物、地理交通、政治、经济、文化等均有记载,是了解和研究古代的民俗风尚、社会生活不容错过的文献资料。 ☆简体横排,方便阅读:让古籍走近更多读者,大幅降低阅读难度。 ☆装帧精美,读藏两宜:纸面平装,触感细腻,纸张色泽护眼,读书体验良佳。
宗密禅教一致的主张对后世佛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禅源诸诠集都序》就是阐述其相关思想的代表作。本书对《都序》的文字及附图进行了整理,注解详实,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部价值还没被彻底发掘的绝代奇书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评价《淮南子》说: 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汉书》中也记载,淮南王刘安将新出《淮南子》献给汉武帝, 上爱祕之 。《淮南子》一书包含天文地理、阴阳五行、人间之事、帝王之道等多方面,吸收《老子》《庄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各家文献,东汉时许慎、高诱均曾为之作注,足以证明这本书的价值和重要性。 ☆校释力求详尽,第三次增订本 《淮南子》内容庞博复杂,文字艰深,自清代以来,为之校注的学者逐渐增多。本书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行整理校释,初版即好评如潮。此次为第三次增补修订本,力求给读者和研究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创性地提出鉴识人才的原则和方法。 反映魏晋时期的思想和学术变迁。 笺注侧重不易通解之处,尤用力于人物掌故、典章制度方面。
一、张载作为 北宋五子 之一,是著名的理学家,亦是关学宗师,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二、《横渠易说》是张载仅存的 诸经说 著作,也是理学《易》著的代表作之一。 三、张载精研儒家经典,兼及佛道之书,但 《易》学 是其学问根底所在。 四、《横渠易说校注》一书,精选底本和校本,对张载《易说》核心思想概念、命题、疑难字词等做了简明注释,便于读者理解。 四、书后附录张子传记、序跋、提要、评议等资料,方便读者了解张载其人其书其学。
《通鉴纪事本末》创了以 事 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用司马光《资治通鉴》原文重新改编,可信、易读。 用故事串联中国一千多年古代史。
《赤松子章历》是一部记录早期天师道上章科仪文书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中古语言的宝贵资料。本书整理者充分发挥了他主攻道经语言研究的学术专长,对《赤松子章历》做了细致的校释。
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文化的重要笔记。 点校精良,且有专名线、书名线,降低阅读门槛。 附录丰富,便于读者使用。
☆传承戴震《方言疏证》的清末《方言》校注全本 作为清末的一种《方言》校注全本,王维言的《方言释义》以戴震《方言疏证》为基础,逐条训释《方言》所收语词,并引《说文解字》《尔雅》《周礼》《礼记》《左传》《论语》《周易》《诗经》等文献资料以明词义;在训诂方法上,对戴震等乾嘉学者的声义理论、文字理论多有继承,在文字校勘和词义训释上都有一定突破;书中还多以清代山东等地方言俗语为佐证,从而保留了一批清末方言资料。虽然也难免征引过于繁杂、偶有穿凿附会等不足,但仍有其独特的价值。 ☆稿本首次整理,方便读者使用 王维言的《方言释义》一直以稿本存世,即便后来收《山东文献集成》,仍是采取影印方式,极不利于学界的认识、研究和利用。究其原因,一则王维言声名不显;二则稿本虽经誊抄,辨识仍较刻本困难,
文心雕龙今译(附语词简释)——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试读本)
《全唐诗》中存诗量第五的诗人(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全唐诗》中存诗量第一的僧人 齐己的诗集整理之作。
《金史》是元末所修的一部金朝纪传体正史,记载了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的兴衰历程。中华书局校本《金史》是通行多年的 标准本 ,是学习和研究女真族和金朝历史的书。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论语译注》系名家力作,杨伯峻先生在精研《论语》的基础上,对《论语》二十篇行了精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每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精准,译文流畅明白,不但给专业研究者提供了若干研究线索,更便于普通读者正确理解《论文》,实为雅俗共赏之佳作。
世说新语(精)上下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第三辑)(试读本)
资治通鉴(精装全本全译十八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试读本)
1、《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 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跨16个朝代,录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成书二百九十四卷,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2、《资治通鉴》问世以来,深受世人推崇。一代伟人*酷爱《资治通鉴》,曾17次通读批,并广为推荐。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同志历来重视我国古籍的整理和普及工作,在90年代初了解本书的编译情况后,欣然题词: 做好经典古籍的今译工作。 3、本书约请人民大学、社科院、北京大学等学术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对其行全文翻译,追求流畅、准确、生动。著名学者黄永年、吴树平等担任编委会顾问,著名学者陈祖武、张双棣、林冠夫等承担审稿工作。编辑加工认真、严谨。 4、此书是90年代风靡全国的 改革版 《资治通鉴》的修订版。本次除对文字
1.中华书局版《春游琐谈》(全七集)首次将从未面市的第七集合璧出版,是目前非常完整的版本。 ?2.《春游琐谈》(全七集)采用函套装,印制精良,用纸轻柔,手感极佳。 3.第七集文后留了三十多页的空页,以备读者写读后心得。
一部成书之后即不断重印的《仪礼郑注》读本,一部被礼学宗师曹元弼推举为会通《仪礼》一书的B读之作,一部被礼学大家沈文倬反复精读的奇书。
1. 完整传世的记述南朝陈历史的重要典籍,唐代官修正史之一。 2. 姚察、姚思廉父子相继撰成,保存大量原始史料。 3. 集合学界近五十年研究成果,《陈书》原点校本全新修订升级本。 4. 限量发行精装本10000套,每套均有收藏纪念编号,附赠藏书票一枚。
*鲁、齐、韩三家诗说,裒辑五千馀条,堪称至全 *整理者前期研究充分,底本可靠,校精准 *编制引文索引,便查便引,一步提升学术含量
《老子》以玄奥难懂著称,魏晋时期与《周易》《庄子》合称 三玄 。如何以明白畅达、深浅出的语言释读《老子》,也成为我们当前大力弘扬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所面临的难题。随着几种古本《老子》的先后面世以及老学研究者越来越深的探讨,本书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近古存真。本书将古本《老子》相关研究中一些证据充分可以作为定论的成果及时吸纳来,复原历代传抄中一些失真的经文。 其次,辨析字义。《老子》乃道家奠基之作, 其用语精炼之至,可谓字字珠玑。故本书对《老子》一些重要用字的字义行了细察深究。 第三,解读章旨。把《老子》每一章的章旨清晰明确地概括出来,同时也尝试把各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尤其是相邻两章的内在联系描摹出来,这也是本书章旨部分有意识要达到的目标。
柳宗元集校注(典藏本)--(精)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