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 中国三部曲 压轴之作 继《万古江河》《说中国》之后,又一部探索中国文化基底的重磅之作,承续冯友兰、钱穆对中国文化的温情,直述中国人的文化内核。 小说,神鬼,卜卦,中医 从 民间文本 发掘亿万百姓日常生活的中国文化 文化有 大传统 与 小传统 之分,以往对中国文化的阐述,大都从儒道佛经典的 大传统 层面讨论,而这本书从一般普通民众的处世观念和不自觉的人格心态手,考察百姓日常生活形态中的中国文化,发掘中国文化的本相。 许纪霖长文导读 书中收录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许纪霖教授的五千字长文导读,便于读者理解全书宗旨。
中华民族都是 龙的传人 ,这一理念早已深人心。龙,既是我们的身份自信,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将龙视作民族国家的象征符号,在龙前冠以 中国 二字,只有在中外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当中,才有可能被生产出来。 中国龙 究竟是由何人、在何时、如何生产出来的? 龙 是如何从帝王专属过渡到全民共享的?西方人是怎样看待 中国龙 的?是不是只有五爪的才是 龙 ? 龙 对应的英文翻译 dragon 是怎么来的,这个译名是否合适? 你都能在本书找到答案。 ◎借由龙年的契机,启寻龙之旅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著名民俗学家施爱东先生多年来深研究龙文化,悉心爬梳丰富的历史文献,对龙形象的起源与传播行了考证与祛魅。从上古的集合名词,到被赋予象征意义的抽象动物,再到龙在御用纹样及龙袍中地位的变化、人们对其态度的转变,讲述龙是如何逐渐演变成封
科幻作家陈楸帆,北语神话学教授刘宗迪诚挚推荐! 行走在远古记忆的宫殿,放眼人工智能的未来。本书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珍贵的古代资料作索引,引领读者探寻不为人知的古老科学幻想。 贪得无厌的自大狂们发出了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的AI和机器人! 在硅谷? 不不不,是在古代神话里。
◎ 《大师与门徒》基于斯坦纳在哈佛大学所做的六次诺顿讲座,探讨文化技艺传承的核心环节 教学。 ◎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众多的典范人物,包括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维吉尔与但丁、耶稣和其门徒、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及阿伦特、布罗德与卡夫卡等,旁征博引与精审辨析相结合。 ◎ 作者始终围三个主题展论述,老师剥削学生信赖感与独立性、老师受学生背叛与颠覆的威胁、师生之间的信赖与关爱及指导与学习。 ◎ 作为欧美评论大师的乔治 斯坦纳,批评视野宽广,创作活力巨大,在此系列讲座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
? 《与神共宴:古希腊诸神的秘密与谎言》原名Le nozze di Cadmo e Armonia(卡德摩斯与哈耳摩尼亚之婚宴),大诗人布罗茨基称誉为一生之中只会遇到一两次的书,曾获1991年获维隆文学奖、1992年*佳外国图书奖。 ? 腓尼基少女欧罗巴为宙斯所变的公牛劫走、少女伊俄为逃躲赫拉而被宙斯变为母牛,两个故事的核心要素都是化形和诱拐,在卡拉索的笔下,一个个神话故事就这样建立了联系。通过重述、阐释希腊神话,作者将我们带回了历史、文明发生的现场,并与我们当下的处境建立联系。 ? 诗人雪莱曾说 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卡拉索凭借其广博的学识、敏锐的视角,讲述了希腊神话为什么重要、为何到现在仍然吸引着我们。本书写出了希腊式的迷醉,读后给人以清醒的目光与情感的升华。 ? 罗伯托 卡拉索,卡尔维诺极为赞赏
《天葬》应该是迄今为止*好的西藏题材小说。从一场神秘的天葬仪式,引发出一幕幕连环套式令人窒息的死地之旅,翻《天葬》,感受到浓郁的、神圣的文化气息…… 《天葬》中从唐古拉雪山到数千米的地下世界,从藏地石佛“鸟人俑”到藏族神鸟”空行母”,从珈蓝道到格萨尔王,从“朗达玛的禁佛”到英国皇室托马斯千里赴会赶西藏……比《藏地密码》更庞大的架构,比鬼吹灯更吊人心弦的故事,比《盗墓笔记》更精彩的故事。跟随《天葬》的脚步,您将穿越西藏深不可测的千年历史迷雾,了解一个你从不知道的地下王朝,走遍西藏传说中永不可抵达的神奇秘境。《天葬》曾在搜狐、腾讯、新浪等创造了千万率。了解西藏,《天葬》! 《天葬》是当下去过西藏感受“天葬”的神圣,想要了解历史隐秘的**之作。 跟随《天葬》的脚步,您将穿越西藏深不可
《凡俗心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考》原著成书于一九二七年,且由陈宝琛署名,段祺瑞题词,王贤宾、阚铎等人题跋。原书由常年居留在中国的日本人野崎诚近辑录而成,书中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涉猎之广,研究之深,至今少有企及。 全书图文并茂,收录共400余幅精美吉祥画,185个吉祥语词,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图案寓意和具体用途行简明扼要的介绍,从历史与文化出发,解读吉祥图案;从生活与日常出发,去疑释义,雅俗共赏,是一部集学习、研究、欣赏、收藏于一体的中式古典美学普及读物。 吉祥图案经千年传承,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性图案和标志性符号,揭示着古典中国文化的精髓。所谓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生动呈现了传统纹饰艺术的同时,用图案,表达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善与美。带你重新认识中正典雅、温柔敦厚的古典中国。 4. 随书附赠
殷国明文集(第六卷)作品是怎样产生的:艺术思维活动的心理美学分析
旅行书写与现代性想象——1919—1949年中国游记散文研究